天水圍位於新界西北,屬元朗區範圍, 佔 地 約 430 公 頃。根 據 自 1994 年 供 公 眾 查 閱 的 分 區 計 劃 大 綱 圖(S/ TSW/1),迄今,區內商 業 用 地 僅 佔 整 體 發 展 用 地 1%,顯 示區內商 業 發 展 及就業機會或有不足,不少天水圍 居民則須跨區工作。
吃,最是能夠反映風土人情。元朗鄉村民豐物阜,圍村著名的傳統食物,需要眾多人合力,方可成事,然後更需要大夥兒一起分享。屏山、厦村、新田鄉民每年的節慶盛事,均集合老人家經驗,少壯勞力,年幼小孩一邊幫忙、一邊學習,一代又一代承繼了豐饒的文化遺產。鄉親父老都津津樂道。
與香港人有血脈關係的宋代朝廷中人, 除了南宋皇姑趙氏外,還有抗元名臣 文天祥(1236 至1283年,號文山)。 祥興二年(1279年)他被俘時,身在珠江口外零丁洋(即伶仃洋)的元軍船上,元軍要他寫信招降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並寫了《過零丁洋》一詩,留下千古傳誦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之前,元朗和屯門甚少與港九兩地接觸。英國接管新界後,基督新教的倫敦傳道會差派傳道人黃述芳由上水石湖墟步行至元朗探路,他見有大型墟市,人口密集,民風純樸,便開展佈道工作,建立「元朗福音堂」,成為新界第一間基督教堂。
握一把蠔啄,往蠔殼面敲打,咚咚咚,破開洞口,撬起蠔殼,乍現一團鮮嫩,蠔民笑了。是經年累月辛勤養殖得來的蠔。元朗流浮山世世代代,皆賴以為生,引以為傲。 卻已漸被人們遺忘。
為促進大眾對元朗、屯門及天水圍的古蹟、文化及生態環境的認識,加強環保及保育意識,本篇特意為大家介紹元朗區具生態代表性的米埔自然保護區,讓大家親身探索與體會大自然的變化,希望有助推廣可持續的本地綠色旅遊。
厦村鄉是傳統村落,除各有宗祠外,還有不少寺廟,幾百年來形成已有一套神靈觀和祭祀模式,乃鄉民的精神樞紐,從中可探討厦村人的價值觀及與神靈的關係。